尊敬的曹文婷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提高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市教育事业的关心关注,我局对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阳泉市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作为基础教育发展主攻目标,完善和构建了“四大机制”。即以规划调整、抢抓机遇、整体推进为思路目标引导机制;以责任考核、任务分解、包片蹲点为抓手的部门联动机制;以教育投入、资源配置、一县一策为重点的薄弱改造机制;以校园文化、智慧教育、后勤保障为突破的品位提升机制。
一、发展寄宿制,推行联盟制,引导乡村义务教育走规模发展之路
一是区域化布点,科学制定乡村教育振兴规划。合理调整和规划农村学校布点。指导农村县区根据乡村集聚趋势和人口分布,制定中长期农村学校建设规划,通过撤点并校,减少教学点和小规模学校数量,形成区域化设点。
二是发展寄宿制,吸引农村边远山区孩子到寄宿制学校就读。2022年建设改造寄宿制学校22所,平定县和郊区在发展寄宿制学校中,出台了住宿生补助政策和学生出行校(公)车接送政策,餐饮生活费和校车费用全部由政府买单,吸引了大批教学点和小规模学校学生就读。
三是推行联盟制,扩大规模办学优质效应。阳泉市办学模式探究最初采用“一帮一、捆绑式评价”模式,全市近400所学校全部参与推行。以联盟制、集团化、联合体为代表的办学模式亮点纷呈,优质资源共享模式初见成效。
二、前瞻规划,优化布局,促进城镇义务教育走适度超前之路
一是完成了城镇、中小学幼儿园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对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育资源现状进行调查摸底,起草《阳泉市城镇中小学幼儿园建设专项规划》,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基本满足市区适龄儿童就近入园入学需求。
二是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坚持“适当撤并,扩大规模,合理布局,优化配置”原则。比如积极支持盂县在县城新建2所学校,可增加学位3000多个。这样就基本达到了优质均衡规模标准。
三是多措并举扩大城镇学位供给。严格规范义务教育招生和办学行为等综合施策,有序扩大城镇学位供给,努力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稳定乡村学校生源,减轻城镇就学压力。有效遏制了择校现象和缓解了入学难问题。
三、先行先试,稳妥推进,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走深化改革之路
一是中考招生制度改革体系基本建立。阳泉市作为全省中考改革两个试点市之一,制定了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和规程,素质评价管理平台建成运行,“硬挂钩,软着陆”改革模式在全国中考改革研讨会上受到广泛关注,新的招生考试体制将对阳泉全面推进优质均衡提供政策保障。
二是“县管校聘”改革全面铺开。根据阳泉市所属县区相对较少的实际,市政府决定在“科学规划,加强指导,分步推进,整体启动”总要求下,所属5个县区同步启动“县管校聘”改革。
三是“校长职级制”改革先行试点。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统一思想,提高站位,分工协作,共筑校长职级制改革总框架,把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增强活力,盘活人的 资源推向更高层次,构筑优质教育新格局。
感谢您对义务教育工作的关注,义务教育诸多的问题还需要在今后下大力解决,希望您继续关注义务教育的发展,为共同促进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