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张永刚委员:
您的提案《关于加大阳泉市教育资源投入的建议》已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为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师资保障力度
为全面提升我市“两支队伍”(教师和校长)整体素质,启动实施“阳泉市教师队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培训项目分4个子项目,分别为校长及管理干部领导力提升、教师学科素养提升、教研员管理与专业素养提升和学科基地建设。2022年市、县政府投入733万元,启动第一期培训,参训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800余人。为进一步提高教师收入,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5%,截止2022年底全市共发放累计4750余万元;提高全市农村非在编幼儿教师年均收入,确保中小学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平均水平;入职满一年的研究生学历人员可享受专业技术岗十级工资待遇、管理岗八级职员工资待遇,确保了教师队伍健康、稳定发展。
二、选优配强学校领导干部
2021年,经市委充分酝酿、慎重考虑,对我市教育系统15所县级建制学校70余名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集中调整,随后市教育局及时启动市直学校科级干部调整工作,调整科级干部76名,在干部选拔中注重从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班主任和骨干教师等“吃劲”中选拔优秀人才。通过2次大范围干部调整,进一步优化了学校干部结构,实现了“年龄结构降下来、学历层次提上去”的目标,学校干部队伍政治素养明显增强,综合素质显著提升,班子面貌焕然一新。
三、加大管理干部培养
启动实施名师名校名校长“十百千”培养计划,全力做好教育系统管理人才的发现、培养、选拔、教育、管理等全流程工作;举办市直学校新任职科级干部培训班,开展业务能力培训和党风廉政专题辅导,培训科级干部80余人;举办全市教育系统管理干部研修班,组织200余名中小学书记、校长赴北京、湖南等地开展领导力提升专题研讨班,通过学习培训,提升了教育系统干部应对教育改革的能力和引领学校全面发展的能力。
四、开展省级智慧教育示范市创建
近年来,我市全方位规划、大力度投入,先后建成了覆盖全市中小学的教育城域网和阳泉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城域网实现了万兆骨干网,100M以上带宽进学校,万兆互联网出口的高速、稳定的教育专网,全市268所中小学全部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2022年,我市被确定为山西省“智慧教育示范区”,省、市从资金、资源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我市确定了以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教育数据治理与服务体系建设为核心,实施“智慧教育平台”和“智慧校园”建设两项工程,开展智慧教育六项行动计划,着力实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制定教育数字化标准规范、教育数据精准分析、创新保障机制的四大目标,目前工作还在有序推进中。
为助力我市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是提高教师素质。今后我们将充分发挥“国培计划、省级培训、市级项目、县级培育和校级研修”五级培训体制优势,充分利用“十百千”项目,挖掘名师优师资源,构建科学合理、适应改革的教师队伍梯队。二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我们将以校长职级制改革为背景,进一步深化人事机制体制改革,坚持“好干部”标准,配合市委组织部做好教育系统市管干部选拔、任用、真正让政治觉悟高、管理能力强的教育行家走上领导岗位。深入推进“名校长”培育项目,加强干部考核管理,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提升校长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管理能力水平,打造一支对党忠诚、作风优良、担当作为、专业过硬的学校领导队伍,不断提高我市中小学校办学水平,推动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三是推进教育数字化。我们将创新部门协调机制,在市智慧教育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打破职能分割,加强配合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创新政府投入机制,改革经费预算办法,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形成长效保障机制;创新平台运行机制,建设“智慧教育基础支撑平台”和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引进符合我市教育教学实际的教育教学应用系统,形成智慧教育“应用超市”;创新业务协同机制,厘清行政部门、业务单位职责和任务,推动全市教育数字化工作健康发展;创新监督评价机制,对各县区政府履行数字化转型职责开展督导评估。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欢迎今后继续关心关注我市的教育事业。